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千年古寺惠山寺

千年古寺惠山寺

发表于:2024-11-06 14:57:42

    惠山寺庙园林位于惠山古镇绣嶂街西端,惠山东麓,南邻天下第二泉、华孝子祠,北毗寄畅园、二泉书院。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位列无锡十大丛林之首。

e3cdf193f198165a4ad254c63a94122cf18da509.png

    惠山寺庙园林位于惠山古镇绣嶂街西端,惠山东麓,南邻天下第二泉、华孝子祠,北毗寄畅园、二泉书院。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位列无锡十大丛林之首。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惠山寺庙园林大量精彩的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和保护,有“国保的唐宋石经幢、“省保”的宋代金莲桥、明洪武古银杏、唐代听松石床、御碑亭、竹炉山房、龙眼泉、松泉、碧露泉等。

def79a0675bd39fa56398707bb3c6ed2679dfb4a.jpg

    惠山寺礼佛始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惠山寺建于半坡,诵经鸣钟,为现存无锡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作为著名的禅宗道场,历史上这里香火旺盛,高僧众多,盛极一时,也是帝王们参禅的福地。

6a21b892e43d57a18e9de1bb222f058659b9a8e0.jpg

    惠山寺的文物景观已经成为文物古迹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无锡干年所积淀的佛教文化的缩影。2002年10月,惠山寺庙园林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f5ba2a167670591c8b75ca2653adf6ff07bfa9f1.jpg

     惠山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直街1号,惠山古镇内。惠山古镇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听松坊53-1,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原为无锡市锡惠公园和惠山老街。2017年,锡惠公园与惠山老街合并,组成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景区依山傍水,集祠堂文化、园林艺术、泥人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江南饮食文化等于一体,是国家5A级景区。

d1a5edb668f466940c2259c85fcf47417ba962eb.jpg

    惠山寺,又称“慧山寺”,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在惠山(时称“历山”)隐居,建有“历山草堂”。湛挺死后,南齐诗人江淹特来此堂,凭吊湛挺,写了诗章,后人将湛挺、刘烁、江淹的诗章列于壁间,使这里成为文人聚集的名胜之地。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佛教僧人将历山草堂改建为佛教场所,改名“华山精舍”。梁大同三年(537年),“华山精舍”新建“大同殿”,改号“法云禅院”。

7b238a3b3237845d2c4ef6b9b104acd4da163795.jpg

     唐大中至咸通年间(847—874年)改称“惠山寺”;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5年)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后由李鸿章在原址上建造祠堂;2002年修复重建寺院,2004年完工,恢复宗教活动。

05c6c7c0178f94250452f26ee2f9a171f2ed11c1.jpg

进入山门后,有一条长长的通道,两侧花卉繁盛,建有李忠定公祠、邹忠公祠、华孝子祠、愚公谷等诸多祠堂院落。

7e4e8e02a780b1a52fba852f33d63bac625f8a3f.png

    惠山寺坐西朝东,背靠惠山,呈东西走向,分为中路、北路两路建筑。其中,中路由东向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金莲桥、御碑亭、大同门、大雄宝殿;御碑亭西有小广场,广场南北两侧分别设置钟楼、听松亭,听松亭内有听松石床;大同门东有洪武古银杏;大雄宝殿与大同门间有一小广场,广场内设香炉,广场北侧为不二法门。

    穿过不二法门通向惠山寺北路建筑群,北路建筑由东向西依次为罗汉堂、大悲阁(千手观音殿)、藏经楼,北侧有地藏殿、五观堂,南侧为惠山寺图书馆。

ce082d262d76a01142ff850400ebcab28a855ef1.jpg

4dd6e38c3b0701a9e6127b0c83b7e2c25b9b2a06.png

    金莲桥建于北宋末年,有800多年历史,长10.7米,宽3.4米,桥身东西向架于池上,因池内种满金莲花而得名,是无锡地区最为古老的三孔石梁桥。明天顺四年(1460年)进行过大修,后历经多次修缮。桥南北两侧栏板雕刻压地隐起“缠枝牡丹间化生”图案。桥身南侧中孔华版石的边沿正中,镌有“懋(mào)德堂李府”五字。

34cef5c7ea4a8904c79596770cbe9842c871218e.png

045e54ef944693b26612c3dd1a6816bb8685becb.png

63b1c9055486367f84eb7439ff5cf56b636f4ec3.png

     御碑亭位于惠山寺天王殿后方,金莲桥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途经无锡,每次都写下游历惠山景物诗章,御碑东西南北分别刻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游惠山寺时御书诗篇。

22625a1cd9bbd15e9c2d875b9c25af6e5feb6409.png

    洪武古银杏位于惠山寺大同门前,为雄性银杏树,相传为惠山寺住持性海植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是无锡市区树龄最长的树之一。树高21米,树干直径近2米,腰围需4人合抱。树上寄生一植物“薜荔”也逾200龄。清朝诗人秦琳曾写下:“大同殿下绿苔滋,银杏浓阴覆石墀。笑指树头新结子,青青多在寄生枝。”描写古银杏。1980年,在树之南昭忠祠月台东壁,镶王能父为古银杏题写的刻石“相传明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树之北侧台壁镶有石刻“俯察仰观”,系道光年间邵涵初篆题,取《兰亭序》意,昭示树之古老雄伟。

4b28f95d36eff4493719cfedf154771904751400.png

86d35f32948e1e18e70ac23b2f6c38f21a661d2d.png

d041f55f60856491782b3b6edf52eb875742a99c.png

    听松石床位于惠山寺听松亭内,又名听松石、偃人石。石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天然平坦,呈褐色,有光泽。北端起翘若枕,可供人偃卧。石上有“听松”等三段题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为此石用篆体写了“听松”两字“听松石床”便由此得名。

83d3ba7cff75784c8057194c087a1f6b952b787e.png

2b0ae1c1bf382d20138054a905fec605703dd82f.png

3f4e02bfb993f8b2ce141a92ca42396bbe95c375.png

     大雄宝殿后面是昭忠祠,原址为惠山寺大雄宝殿(一名大同殿)及殿后的演法堂、大悲阁等,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被毁,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在此建“淮湘昭忠祠”,1927年北伐战争后改为“革命忠烈祠”,建国后复为“大同殿”,现为无锡历史名人馆、风俗馆。

9af76a35fc9e3c04221a588fcac0d9e4d53bb975.png

edc236bdb5ae0bc8ebe0dc89d94b8f0f0f4333f3.png

cf5579f1ba548eb544d3d3dfe098e86616e6b84c.png

9a4ca1375546db849ffc085c4bff46eeed20baca.png

     穿过不二法门,来到寺院北路,此处有罗汉堂、地藏殿、大悲阁(千手观音殿)、藏经楼、五观堂、图书馆等建筑。

86395827a2f5ac294090b816d9a116bf91dce0c2.png

89e129dd656abc3590763cb35b37a5b23ec325dc.png

在惠山寺跟最好的自己相遇,愿大家福慧增长,六时吉祥。

8a5d28ad9f8670a3c61550243418932b764298ab.png

0758599abd93b4af71357ea07cd26db20723392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