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0-26 11:20:38
园名由来:寄畅园的名字得自王羲之的《答许掾》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孔子赞许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赋予了中国园林一套儒学基因,也仿佛冥冥中护佑着这座山水名园。园主借此诗句之意,为园林命名,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情怀。
寄畅园,又名凤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内,地处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寄畅园又名秦园,位于惠山横街,面积15亩。
寄畅园主要由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凌虚阁等建筑景观组成;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江南园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寄畅园游玩攻略 #旅游推荐官 #无锡旅游 #寄畅园 #寄畅园打卡
路线及示意图:
寄畅园东北门→知鱼槛→郁盘廊→先月榭→凌虚阁→美人石→御碑亭→卧云堂→黄石假山→含贞斋→九狮台→凤谷行窝→康熙、乾隆题词→秉礼堂→梅亭→八音涧→七星桥→嘉树堂→涵碧亭
现寄畅园平面图局部
江南园林里看层林尽染
名胜古迹里寻访山野之妙
江南四大园林之一的寄畅园
令人怦然心动
寄畅园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
成名于晚明万历
冠绝于清初康熙
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是江南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
红枫是秋日寄畅园的最佳限定
一树鲜艳的枫叶
或临水,或贴墙
在风中兀自泼洒着浓墨重彩
“寄畅”二字
取自王羲之诗句“寄畅山水阴”
寄情山水之间
逍遥自在
进入园子
左手边的两块石碑不要错过
“山色溪光”为康熙所写
乾隆写的“玉戛金枞”
“凤谷行窝”
这是寄畅园以前的名字
第一任的主人秦金所写
秦金是秦观的后人
宋代词人秦观曾写下
“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样的千古名句
寄畅园以高超的借景
凝练的叠山理水手法
创造出了江南奇石“介如峰”、
知鱼槛、八音涧等二十景
含贞斋
作为寄畅园第三代园主秦燿的书房
寄畅园在他手上发扬光大
堂前两棵银杏恰好金黄
阳光下熠熠生辉
卧云堂
是寄畅园中最大的客厅
康熙皇帝亲笔所写
“山色溪光”雄浑有力
堂前火红枫树和300多年的古樟树
一红一绿相映成趣
八音涧的水
来自惠山之上的天下第二泉
假山之中以黄石堆叠而成的涧峡
泉水流淌其间
与石头撞击产生
“金、石、丝、竹、夸、包、革、木”八音
层层叠落 清脆悦耳
七星桥旁
火红的枫树正在燃烧
穿过曲折的桥板
就到了知鱼槛
中国抬杠界的天花板
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
就出自这里
临水观鱼
鱼儿池中嬉水
倒映蓝天红叶
锦汇漪水池
位于寄畅园的中心
汇集着园内绚丽的景点
水面之上
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
交相辉映 美不胜收
嘉树堂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
倒映在水中的浮光塔影
是寄畅园的点睛之笔
一定要在这里拍一张照片
留下太湖邮票中
“寄畅清秋”的原版画面
寄畅园不仅以其
精美的园林建筑和布局著称
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这里
你可以感受到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
领略到古典园林的韵味与风采